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将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定为“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
本次主题关注博物馆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博物馆努力造福社会,致力于成为促进人类和谐共处的重要场所。该主题同时强调,接纳具有争议的过去是走向和解、畅想共同未来的第一步。5月18日当天,内地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公众走进博物馆、触摸博物馆、亲近博物馆。
近年来,内地博物馆在“在木乃伊跳舞”活化展览方面下足了功夫。如何利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科学展示文物收藏,让古老的文明焕发新生,进而成为促进人类和谐共处的重要场所?国内文博界专家学者百家争鸣。
“活化文物”已上升到国家层面
博物馆,收藏和保护着文明的记忆,向观众展示古今中外的优秀文明,给人们历史的启迪,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时代进步,今时今日的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展示文物的场所,怎么展、如何展、观众反馈如何,已成为每一间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的博物馆必须思考的命题。
尤其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如何通过网络传播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个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层面。2015年7月,国务院引发了《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互联网+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目前科技飞速发展,文物展示传播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也迎来了新的时代。各项技术应用的协同交织,推动了文物展示与传播模式的变革。AR、VR眼镜、裸眼3D、激光成像、全息投影、虚拟展厅、数字体验展厅……等提高了人们的感官体验与个性化互动感受,而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为观众开展互动提供了最便捷的方式。新技术的应用,必将引起文物展示与传播在思维与方式上的革新。
关强进一步指出,文物的展示与传播已经呈现出从内容单一到内容多元、从知识灌输到兴趣激发、从单向传递到双向互动、从普适服务到个性服务、从线下服传播到综合传播的新趋势。对于大众的需求来说也有很大的变化,观众不再满足于博物馆简单的参观模式。关强认为,“在新技术管理应用与管理习惯改变的冲击下,‘变’已经是大势所趋,守旧和观望都不可取。”
摸清藏品关系“讲好中国故事”
移动互联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博物馆的概念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认为,中国博物馆事业最近发展的二十年,我们对博物馆收藏、展示的东西这个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
“2000年以前,中国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是文物,而这个文物指的是不可移动的文物。但是在2001年的时候这样的概念有了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是人类发展的见证物。在2012年,中国博物馆界有一个讨论,说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是人类发展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这个里面应该有不可移动文物的影子。”
不可移动文物也是很重要的重点。龚良说:“博物馆的形式内容会非常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协在2015年就出台了关于博物馆及藏品的建议书。”龚良透露,目前南京博物院正在着手不可移动文物的虚拟展示,“大运河江苏段、南方私家园林、江南水乡古镇等正在做。”
无论是文物还是不可移动文物,利用新技术传播,龚良认为其关键点是:摸清藏品之间的互相关系与讲好中国故事。“博物馆的展览其实展的不是藏品,展览的是藏品和藏品之间、藏品和人之间、藏品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以,最主要的是把这种关系寻找出来,并且把这种关系告诉观众,这个过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而讲这些关系的时候,没有新技术我们是很难把它讲明白的,新技术可以在做展览中可以发挥非常重大的作用。”
“互联网+”要警惕快餐化和碎片化
互联网是信息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它本身具有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具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河南博物院田凯院长认为,虽然文物的信息有这些,但是这些信息我们并不一定都掌握,很多信息是隐藏着的,是没有被挖掘出来的。“它分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我们只有通过研究才能获得已知信息,互联网+不是说拿到东西放在互联网上这个信息就出去了,没有那么简单。只有通过研究信息,形成有价值的、科学的信息才是有用的信息。”
田凯还指出,互联网时代实现了信息共享、知识共享、价值共享。“在共享过程中,要注意,博物馆在两个方面对社会起作用:一是精神领域(文化认同、规律认知、心灵培育、美学引导);二是物质领域(技术借鉴、工艺传承、科技创新)。”田凯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说互联网来了以后什么都好。对于博物馆人来说,还应该冷思考,比如传统的知识体系化与互联网的碎片化,再比如快餐式教育与严肃教育,另外,游乐场和殿堂之间也会产生冲突。”
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则告诉记者,深博将重点建设智慧博物馆工程,通过物联网与云平台实现智能管理、移动管理,突破信息孤岛,实现博物馆资源信息的流通与共享。在古代艺术馆采取高清三维数据提供全方位高清研究,在自然馆打造全国领先的虚拟展,通过多种形式的多媒体展示手段,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体感互动等挖掘产品,背后的科学内涵和教育意义,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无所不在的信息平台,建设观众参与感知系统,让博物馆可实时、全面、智慧化地实现与观众的互动,让新科技推动博物馆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