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听网服务热线:400-8372-573
专业视听行业门户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avglobals环球视听网(www.avglobals.cn) > 行业资讯 > 视听信息(其它) > 业界 | 数字化如何为博物馆插上新翅膀?
业界 | 数字化如何为博物馆插上新翅膀?
更新时间:2016-6-13 15:23:38 编辑:Griffin 文章来源:AVglobals环球视听网 调整文字大小:【
[导读] 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保护、研究和展示,在文化遗产界并非新鲜事。从最初仅用于专业的保护和研究,到目前注重为公众服务;从早期的数字博物馆到新近的虚拟体验、APP线上互动等,文化遗产借助数字技术,正日益敞开胸怀,让更多的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去更好地了解它,在“历史”与“现实”、“物”与“人”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建立起更广泛的“连接”。

  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保护、研究和展示,在文化遗产界并非新鲜事。从最初仅用于专业的保护和研究,到目前注重为公众服务;从早期的数字博物馆到新近的虚拟体验、APP线上互动等,文化遗产借助数字技术,正日益敞开胸怀,让更多的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去更好地了解它,在“历史”与“现实”、“物”与“人”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建立起更广泛的“连接”。

图为“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巡展”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展出。资料照片

足不出户品味遗产魅力
  我国的数字博物馆发展,可谓蓬勃:从“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上网”到“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一批数字博物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信息资源服务。据记者了解,全国省市及以上级别的博物馆都已建成自己的数字博物馆,馆里举办的大小展览都会在这里呈现。公众足不出户,只需点击移动鼠标,就可以尽情欣赏各种精彩展览。
  除了自办博物馆,与专业团队合作,在知名的门户网站推出数字博物馆,是当前出现的一种新趋势,一批“无墙的博物馆”陆续建设起来。2012年1月起,已有中国国家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200余家博物馆与百度百科合作,在其平台上推出数字博物馆。在这个平台上,各博物馆借助百度百科的团队力量,运用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全方位地展现各馆最具代表性的藏品及展览。截至今年2月,总参观数超过3600万人次。
  湖北省博物馆除了与百度合作外,还于今年6月1日在爱奇异网站上推出其原创的动画片《曾侯乙》。湖北省博物馆表示,将自己的原创影视作品通过网络公开播放,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旨在通过数字媒介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身临其境领略古人生活
  3年前,全球第一家虚拟考古体验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虚拟考古体验馆对外开放,每年超过3万人参观。今年虚拟考古体验馆升级至2.0版,应用沉浸式体验和VR等新的数字技术,将考古院的发掘现场及考古展览进行实景再现。
  戴上体验专用眼镜,仿佛穿越上千年,回到考古现场,哪里是古墓,哪里有陶器,一目了然;在4个投影仪构筑的立体空间里,考古现场仿佛触手可及,高县半边寺摩崖石刻、华蓥安丙墓、万源马三品墓等3个考古现场,只需伸出手,点击影像中的“传送门”就可以完成“穿越”。据统计,升级版再次开放以来,每天参观人数是以前的近两倍,观众停留时间也比之前延长一倍多。观众们认为数字技术可以让他们以最直观最简单的方式认知考古。
  当然,能亲身体验的公众还是有限的,而手机APP则给了更多人参与互动的机会。故宫博物院近两年陆续推出若干款APP,吸引和培养了大批粉丝。比如,2015年1月,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年下载量超过30万次。打开APP,只需划动、点击、长按等简单操作,便能获得大量信息。尤其是点击特定人物,如横抱琵琶的李姬、穿蓝色服饰的舞伎时,这些人物就会“复活”,以真人的形式为你弹奏传统南音,跳起梨园舞蹈。
  今年4月,国家文物局启动2016年度“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据悉,此次申报内容涉及红色故事、国学经典、传统美德、艺术欣赏、畅游遗产、“一带一路”等选题的精品陈列展览数字产品、精品文物数字产品及相关衍生产品的制作与推广。
  借助最新的数字技术,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古老的文化遗产,不再只是梦想。

【延伸阅读】
  文化遗产技术应用应“不忘初心”——访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贺艳

  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领域数字化应用发展迅猛,掀起了一股数字化的“浪潮”。技术究竟应该为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什么服务?我国遗产数字化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推动科技与文化遗产更好结合,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

  近年来,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开展的圆明园数字复原工程、江西金溪古村落数字化重建等项目,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贺艳坦言,数字信息技术的兴起,大大突破了传统遗产保护手段的局限性,一方面为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展现和传播提供了更丰富的技术选择,为破解遗产保护的诸多难题找到了突破口;另一方面也开始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注入了新活力。

  贺艳表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必须超越常规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记录”,拓展到基于遗产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理解的“内容”创造上,创造出更广泛的原生数字内容和应用创新。

  清城睿现打造的“数字圆明园”项目,就是从建筑史和遗址保护的基础研究和实践,拓展到与当代科技相融合的数字复原与虚拟再现,再转化为易于为大众接触、理解和参与的多层次的应用产品,为遗产地提供崭新的解决方案——数字技术除了可以将物质实体和非实体讯息予以完整精确的“记录”和“留存”,将残破、零碎的资讯进行有效的整合,还可以将已沦为废墟的遗址原貌生动再现,将静态的文化遗产激活而赋予新的生命,使之在数字世界中,不受时间、地点、文化或形式的限制而被传递、被运用,甚而成为新的文化遗产。

  贺艳认为,目前大部分文化遗产研究者、管理者与数字技术服务公司的合作,都是采用项目委托方式进行。受制于项目经费、工作周期有限,双方角色和专业领域跨度过大等种种因素,甲乙方之间很难展开深入的思想碰撞、跨界创新,从而导致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普遍面临数字化建设偏离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反为技术所累,数字原创内容匮乏,产业延展不足等问题。

  如何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贺艳建议,必须结合一些有利于展示遗产历史文化价值的新手段,模拟再现那段历史,让人们能够看懂那段历史,将文化遗产的价值传递和受众的参与体验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公众在参观过程中,能更好地调动情绪、认真品味,实现文化遗产教育传播功能的最大化。

  虚拟旅游:数字技术让你身临其境

  “今天终于体验了一遍数字敦煌,优质的画面效果和详细的历史背景知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位网友说道。今年“五一”上线的“数字敦煌”资源库,是敦煌莫高窟实现数字化保护的里程碑,一个月以来,已得到世界各地敦煌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它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一个个经典洞窟清晰呈现,人们现在只要坐在电脑前就可以畅游敦煌世界。
  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让各地的文化遗产迎来了“数字化保护”时期,也让虚拟旅游成了新时尚。记者看到,在虚拟旅游平台“全景客”网站,故宫、武当山、阳澄湖等多个景区都实现了720°全景游览模式,场景逼真,其中故宫的体验人次已超过34万。历时多年的“数字圆明园”工程,则结合大量历史资料和考古数据,将圆明园的原貌重现在数字世界中,弥补了现实的缺憾……这些项目构建出了一个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让网友可以身临其境感受著名景观的魅力。
  对于旅游爱好者来说,足不出户而游遍天下,是一种具有很大吸引力的体验。“对于我们这些很难有时间去旅游的上班族,这些虚拟产品虽说不能完全替代现实旅游,但也能让人有不少收获。”家住北京的张先生说道。他认为,现在网络数字技术发展迅速,以后的用户体验也会越来越好。
  在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看来,虚拟旅游作为现实旅游的重要补充,丰富了人们的旅行体验。比如游客可以在去旅游之前预先浏览,方便安排行程;再比如游客虽然去了旅游目的地,但可能因为时间紧迫等没有深入体验,那么回去后可通过虚拟旅游的形式进行补充,虚实结合。
  对于文化景区来说,虚拟景区减轻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如敦煌的莫高窟、拉萨的布达拉宫等景点出于保护目的,对每日的客流量有一定限制,这便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反而易产生黄牛倒卖门票等现象;而虚拟产品则给不能进入现场的游客提供了一个替代品。
  对此,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表示,我国一些文化遗迹由于年代久远,受损严重,较难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因此对游客的吸引力也较低,不少地方为旅游开发而拆除文化遗迹,再重建假古迹的现象由此而生,“运用虚拟现实、3D重建等技术进行历史场景复原,相对是一个更合理的解决方式,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可以吸引游客、产生效益”。


更多相关: 业界数字化
 网友评论
 编辑推荐
  • 2015Prolight+Sound灯光音响完美交响曲
  • 2015广州(国际)演艺设备、智能声光产品技术展览会专题
  • 2014第六届上海国际数字标牌展及触摸技术展
  • AVglobals视听行业产品交流暨培训会——东莞站
  • 博华出品 | All you want in here! 中国国际自助服务产品及自动售货系统展9月16日登陆上海新国际!
  • 百强集团发布会究竟发生了什么,竟如此闪耀
  • 清投诚邀您莅临V-MAX智能巨幕全球首发会
  • 相逢近咫尺,独领中国风——科达NexVision网呈新品体验活动在京举行
设为首页 | 商务信息 | 视听资讯 | 本站动态 | 关于AVglobals环球视听网 | 友情链接
国际域名:www.avglobals.cn  版权所有 2004-2016  深圳市中投传媒有限公司
邮箱:web@avglobals.com 电话:+86-755-33372573 传真:+86-755-27345616
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01179号

多语版微视商情

扫一扫加企业QQ

扫一扫加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