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微型投影机在2014年终于扬眉吐气:有了近20万台的销量。乐观的评估认为,2015年这一数据即将翻番。而在2014年底,德州仪器也不失时宜的宣布将在2015年中推出1080p级别的微投芯片。在一系列利好消息的激励下,微投的受关注度上升到了决定投影产业的份额结构的高度。
每年20万、30万、40万的销量——微型投影机的销售业绩高吗?与家用家庭影院投影机2014年,12万多台的量比较,固然不算小但是销售额就小很多了。毕竟企业更关心销售额,因为利润的增长是和销售额直接关联的。国内家用投影市场存在一个无法被替代的细分市场:即选购专业家庭影院产品,觉得价格过于昂贵,又非常喜欢玩投影的年轻一族市场。这个市场的规模早在2009年已经达到20万的级别。
从微型投影机在2014年近20万台的销量这个市场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微型投影机企业对于这个细分市场的开发尚远远不够!在这个细分化非常喜欢玩投影的年轻一族市场,人均拥有微型投影机的数量少的可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虽说年轻一族拥有微型投影仪机的数量不能与拥有手机的数量相提并论。但是,微型投影机对于这一基数庞大用户众的年轻一族的市场占有率实在是太低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下面我们对微型投影机的市场状况进行一些分析和思考。
首先,在可预期的将来国内家用投影市场一个无法被替代的细分市场:即选购专业家庭影院产品,觉得价格过于昂贵,又非常喜欢玩投影的年轻一族市场,将会长期存在。之所以说这个细分市场将长期存在,是基于此一社会阶层的消费能力和需求的存在而决定的。
微型投影机在此一市场的占有率极低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导致的,其一、产品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主要是亮度依然是瓶颈,目前主流家庭影院投影机的亮度已经在追求2000-3000流明的高亮度,激光电视甚至更高一些。高亮度与高对比度屏幕配合,可以在日光照射条件下,形成媲美液晶电视机的显示效果。而微型投影机500流明的亮度指标显然白天不够看。虽然理论上,500流明的投影机,投射60英寸画面,和60英寸的液晶电视机的一般屏幕亮度处于相当的水平。但是,液晶电视的屏幕拥有多层防反射光设计:即,在关闭画面的条件下,屏幕呈现黑色。而微型投影多数直接投影在白色墙壁上,少部分购买了屏幕的用户,也是用的最廉价白塑幕布——这样的“屏幕”或者墙壁,必然没有防反射光设计,在有外部光源的情况下,画面色彩失真、对比度严重下降的现象就会出现。微型投影亮度瓶颈,带来的应用体验局限主要是“必须在小黑屋模式”下才能玩转产品。且,即便是小黑屋模式,这类产品的显示效果亦与专业家庭影院产品、激光电视产品差距巨大。
微型投影机突破亮度瓶颈也有其办法:第一是,LED光源不断进步,价格不断下降。2014年微型投影市场的爆发,就是基于此前2012-2013年高亮度LED灯珠产品的性能提升50%、价格下降一半的行业趋势。第二是,微型投影未必需要太微型——比如极米、坚果、酷乐视等产品只是比一般的传统投影机个头小,却也放弃了最初微投产品“和手机体积媲美”的超微设计。更大的产品体积,即意味着光源和辅助散热系统设计的空间更大——个头大一点,这是目前微投亮度提升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当然,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虽然业界2000流明、1500流明的LED光源家用投影已经上市,但是却价格昂贵、体积巨大——这些产品的技术难以在微投上经济的移植。而即便800流明左右的产品,其价格也会较500流明的高一倍。亮度成为价格和阵营的分割线,而这个由年轻人主导的细分化市场,价格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参数。基于此,针对此市场的消费能力和需求,企业需要在性能和价格之间做一艰难的平衡。
导致微型投影机相对于基数庞大用户众的年轻一族的市场占有率极低的第二个原因:市场匮乏培育和引领。在笔者看来,年轻一族用户微型投影机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市场的培育和引领是决定性的因素,远超过因为产品技术问题而导致的消费无力。换言之,年轻一族用户微型投影机市场尚在成长初期,该市场将伴随着企业的开拓和培育而进入成熟期,可以断言此一市场是个需求体量巨大的市场。作为微型投影机市场主要用户的年轻一族,热衷新生事物对于电子新产品的兴趣极高。同时,在这个年龄段的用户热衷观赏电影、投影的用户文化早已经形成,这是微型投影机在此市场实现巨大突破的基础保障。那么微型投影机企业如何培育和引领此一市场呢?其一,是将微型投影机产品完整的介绍给广大年轻一族的用户,让他们了解熟悉产品功能,从而刺激购买欲望。当然,这只是最基础的企业培育、引领市场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培育年轻一族用户的微型投影机消费文化,这方面的市场营销方案大家都能看到的是小米公司的傲人成绩了。
雷军团队及其产品文化营销战略
2010年4月6日,中关村银谷大厦,雷军与其他七位创始人喝了一碗小米粥,开始“闹革命”。此后的3年,小米狂飙突进,一骑绝尘,迅速成长为年销售额近300亿的品牌。这种异类生长让很多传统品牌的经营者们大跌眼镜,“用互联网思维解读小米”也成为潮流,模仿小米的营销术更成为一种显学。大部分学习小米的传统企业“只谈术而不研道”,迷恋于手段,而不深究背后的思维逻辑与组织架构。
致命的问题在于,小米的品牌快崛起仅仅是靠营销或者互联网思维么?小米的品牌宣言是“为发烧而生”,但大量购买用户并非发烧友群体,他们为何买小米的产品?换句话说,在一个产品丰饶的时代,比拼功能与技术的翻新已不再是杀手锏,品牌需要将“用户”变为“选民”,找到这些群体,并将他们被压抑已久的参与感、平等感释放出来。小米的快崛起,可能不单纯在于互联网思维,而是抓住了消费与技术大迁移中选民觉醒的机遇。
结语:工程师逻辑已不再重要,你需要一个品牌“神话”,你需要一个产品文化。故事的原材料可以是创始人、产地、工艺或者配方。其次,要挑战文化正统,激发选民的身份认同,企业必须从消费大迁移中攫取和创造文化密码。“当企业超越同类产品古板的文化正统,而推动一种更有号召力的意识形态的时候,消费者就会趋之若鹜。”这也许就是小米产品文化战略对于微型投影机市场培育和引领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