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可以望其项背,那么中国LED企业到底与国际大企差在哪里;面对国际大企来袭,紧锣密鼓布局中国市场,国内LED企业修炼之路如何行进;正视能力短板,发展之机如何有效把握?面对诸多疑问,国内LED企业必须了然于胸,心有所思,方能气定乾坤。
国际大企当道,国内LED行业任重而道远
2011年年底,第八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展览与论坛活动,国内外各大名企的碰撞和冲击,我们真实而强烈的感受到了国内企业与国际大企之间的差别。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主席介绍到,在全球LED行业的整体营销额中,Nichia、Cree、OSRAM这些国际巨头纷纷占领排行榜的前几名,并且远远的超过对手。而中国的LED企业从规模及技术实力上来看与国际知名大企相差甚远,这是事实,也是国内LED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瓶颈障碍。
第一,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整体规模较小。
与国际巨头企业相比,中国LED企业的整体规模相对较小,且力量分散。此前有数据显示,我国LED企业平均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左右,其中最大的芯片企业年销售收入也不到10亿元,约1亿多美元,而美国科锐公司2009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67亿美元。差距是很明显的。随着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和大规模应用市场的形成,对LED规模化生产能力和产品性能的要求会更高,对LED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第二,从生产层面上来看,多为后端产品。
自从国内主要是大陆LED投产以来,一直发扬“山寨水准跟风欧美,生产多为后端产品。国内虽然不断引进高昂的设备、先进的技术但在前沿技术方面与国际大企依然存在相当差距。尤其是在芯片制造及高品质封装上,国内虽有企业宣布建立研发中心开发芯片但依然表现疲软。对于有尖端技术要求的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大都望而怯步,纷纷转向封装、应用等人力密集型领域。过多的企业把竞争都投入到后端产品当中,渠道的缺乏和不成熟以及品牌的缺失造成低端产品充斥,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比较混乱。
第三,从知识产权上来说,核心专利匮乏。
在国际性的LED高端专利产权方面,我国企业所占的比重极其微小,因而在涉及到产品专利时雷区重重,分外尴尬。有业界相关权威专家指出,以全球LED专利布局来看,日本最强,专利数比重占全球28%,而中国大陆占全球比重仅9.3%,尤其是涉及产业上游的外延技术和芯片制造的申请量差距明显。在LED芯片基片制造方面,中国近90%的企业选择向日本日亚化学缴纳不菲的专利费。虽然近几年中国大陆地区LED照明技术专利申请率全球第一,但在原创的专利申请中,实用新型专利比例高达68.5%,发明专利申请量比率仅占31.5%,专利申请的结构有待优化。
综合这些客观的因素,国内LED企业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占领一方,必须严肃而认真的对待自己与对手的差距,取其精华,舶其精粹,任重而道远。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只看到差距而忽视自己的优势。国内市场并不比任何一个地域的市场狭小,而半导体行业属于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就目前全球的技术来看,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已经完全达到了成熟、顶尖的技术水平。因而,国内的LED企业均有机会来参与全球技术研发和创新以及市场竞争。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协同创新的新概念出世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谢极在论坛中提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发展中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学习的民族。国际半导体战略联盟主席吴玲女士也指出,目前这个阶段,我国在发展LED这条路上会遇到很多挑战,比如说单位成本流明效率不高以及技术方面的问题,但同时也会有很多机遇。因而,在这样的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宏观大背景下,我国LED企业虽是起跑点较靠后,但是契机良好,大可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针对中国LED行业的实际情况,半导体照明联盟提出了联合创新的概念,广东省科技厅也适时提出了协同创新的理念,两者都强调了创新的新含义。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李兴华介绍,2011年广东省LED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产值和规模继续位居全国首位。目前国内LED行业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受制于人,二是市场推广和应用的难度较大。要尽快解决这两大瓶颈,必须建立协同创新的新机制。
所谓协同创新,就是要围绕创新的目标,实现各方力量的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协同技术攻关和市场应用,是新时期国内LED企业的一项新创举和新思路。
首先,协同创新有效整合了科技资源。LED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要共同攻克LED的核心技术,需要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的合作互动,才能够实现产业目标。其次,协同创新促成了多方的联动。作为新兴绿色技术,LED还面临着产品价格较高、认知度较低、传统企业发展遭遇阻力等等问题,广东省已经开展并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构,共同实施LED产品推广示范工程,继续扩大市场规模;通过开放式的组织架构,吸纳优势资源的系统集成。
而在具体实施方面,广东省也起了示范作用。2011年8月,广东省科技厅牵头组织21家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联合组建“广东省半导体业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以该中心为纽带,产业链上下游或技术互补型企业、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联手攻克了一批LED核心关键技术。目前,广东LED授权专利数量为1270件,名列全国第一。开放合作的协同创新,加快了LED产业自主创新步伐。
LED产业目前存在产品价格较高、认知度较低、原有利益链阻力较大等问题。为此,广东建立了全省联席会议制度,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千里十万大功率LED路灯产业化示范推广工程以及绿色照明示范城市专项行动。广(州)乐(昌)、博(罗)深(圳)等新建高速公路LED照明示范工程建设已启动,全省安装LED路灯超过26万盏,示范路段2500多公里,规模和进度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LED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专家,已共同绘制了广东省LED产业技术路线图,使政府和产业界更清晰地把握LED产业的主流产品、产业目标和核心技术研发方向,使产学研结合落到实处,科技创新更有针对性和效率。
广东省在LED产业创新发展方面表现出的积极态度以及高效率的行动无愧于其全国LED产业第一大省得地位,其在LED产业上积极进取的姿态值得全国各省份、各企业学习。
望国际大企项背,切实打造LED国企风范
在论坛的开幕式演讲报告中,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曹健林还公布了“十二五LED节能规划的国家目标:到2015年,LED产业化光效流明要达到150流明/瓦,研发水平达到200流明/瓦,寿命达到5万小时,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元;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产品开发、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立世界级联合实验室,并且至少贡献一到两项国际标准。
对于国内LED企业来讲,要立足于自己的品牌、产品建设,必须坚实既定目标,抱团协作,奋起直追。
首先,培育市场。目前来看,国内LED显示屏市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而照明市场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众所周知,LED未来真正的无限空间正在于照明市场。“十二五是LED发展的关键时期,照明市场能否打开也正要看这个时期国内LED的发展状况了。因而,市场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8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淘汰白炽灯的路线图,到2016年,中国将分五个步骤禁止进口和销售白炽灯。
此外,LED业界还风传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有望最快于2011年11月底前发起首轮LED照明产品补贴,金额约为80亿元,同时会优先启动针对室内照明和商业照明的产品补贴,然后再逐步扩大补贴的力度和范围。一系列终端市场利好政策让照明企业似乎看到了生机。随着LED成本的不断下降及技术的不断进步,价格的下调是必然趋势,阻碍市场推广的最大问题势必会得到进一步舒缓。LED高效能、绿色环保、节能健康的种种优点得以比较充分展现的时候,LED照明市场的培育将会简单的多。
其次,技术创新。“理论上LED芯片的寿命可达到10万小时,这并非虚言,一人一生一盏灯,这样的标语也不是理想的大话。一般而言,LED的各个环节只要尽可能的把芯片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业界专家如此说道。而保证这种理论水平最大程度实现的方法就是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国外大企业研发的时机比较早,实力、人才、环境等各方面都占有优势,而国内LED企业,即使是上市公司,在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方面都没有较强的作战实力。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发明专利部分,关键专利都掌握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的少数大公司手中,而我国申请的专利数量不多,且大都属于外围技术,效力未定的新型专利无法形成专利网。其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此前国内大专院校并没有相应十分对口的专业设置,这导致大部分新光源关联企业的管理人才、工程师以及生产线人才都非常紧缺。技术决定产品的根本,没有技术的进步,就不会有行业的进步,更不会有对外竞争的资本。因而,国内LED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迫切而重要。
再次,标准建立。标准一日不建立,市场一日不规范。目前我国LED行业标准的相关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标准比较匮乏;其二,虽然国家和地方已经出台了小部分的标准及规定,但是由于各地、各部门、各环节没有完全统一标准,因而有重复甚至矛盾现象出现。建立LED及其应用产品的技术标准体系,研制相关标准,可为LED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以指导生产和应用、提供测试检测手段、规范市场运行。我国目前已经充分认识到LED行业标准的重要性,正在加速相关统一标准的制定和建立,并已取得有效成绩。2011年7月29日,国标委正式发布了《反射型自镇流LED灯性能要求》、《反射型自镇流LED灯性能测试方法》、《LED筒灯性能要求》和《LED筒灯性能测试方法》4个立项标准。其他标准也正在加紧制定当中,此外,标准的统一还应重视国际间的沟通和协作,尤其是出口市场,与国外大企的有效接轨,更有利于国内LED企业的长久发展。
最后,规模生产。规模生产是任何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和结果。寻常百姓家的大规模应用是我国LED行业较之国外市场更有作为的一片广阔空间。我国LED照明的市场一旦打开,前景必然不可估量,这是国内外众多企业早已预知的未来。规模化生产不仅可以带动企业对供应原材料实行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并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而且可以实行规模化生产,大批量供货,给市场和终端消费者带来价格上的惠利,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总之,规模化生产能有效降低上下产业链的资金成本,是国内LED企业形成规模效应的最终选择。
目前,国内LED企业正面临非常严峻的环境,一边是国外市场的相对萎缩,一边是国内金融的风险鼓胀;一边是国际大企风火正旺,抢占先机,一边是国内企业竞争白热,危机四伏,中国LED企业的重负日渐凸显。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家发改委起草并出台了利于半导体照明的规划发展路线,从经济和政策双重渠道上加大扶持力度。路漫漫而修远,无论之前或现在的路有多难走,我们始终坚信,LED本土企业只要肯踏实、肯努力、肯奋进,大可追上或赶超国际大厂,尽显中国企业的风采。
|